翻译,就是将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,将一种信息转化为另一种信息,翻译的主体是谁,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翻译的内容和翻译的形式等。有人说译者是翻译的主体,因为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见解和感受,自由地处理译文,给译文加入自己的特色,也有人说读者是翻译的主体,因为不论译者如何处理译文,理解总在读者。我个人的观点是译者是翻译的主体,译者为读者服务,将翻译技巧不断精深,时刻为了读者准备着,时刻为了翻译的发展准备着。
作者也在进行翻译的考研准备,也将立志成为一名翻译。本科时自己就比较喜欢语言学习,经常鼓起勇气,到学校的语言角和外国友人谈天说地,一方面是锻炼自己的语言水平,另一方面也是让自己在进行翻译实践的过程中,不断向外国友人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。翻译不是一项纸上谈兵的工作,而是需要时刻准备着,时刻保持前进姿态的工作,你看到的翻译员们似乎非常轻松地完成手头的翻译任务,但是实际上他们每个人,都在刻苦学习、刻苦钻研,紧跟时代步伐,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,为更好实现自己译文的展现性而努力。
我们每个人,都有机会成为别人的翻译,只要我们足够用心,就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需要的知识,将这些知识进行自己的理解和转述,其实就是一种翻译的过程,而翻译员要做的,只不过是多一步,将自己的知识储备转译成另外一种目的语,让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也能够通过译员的翻译成品,了解到需要了解的内容。
通过译文,我们可以了解到完全不同的文化,也可以感受到译员的个人修养和语言风格。翻译其实更像是一种再创作,译员可以加入自己的风格和特色,让阅读到自己译文的读者都能够了解到需要了解的内容。
翻译的主体,应该是译者,在翻译译文的时候,译者要遵循“信达雅”的原则,保持原文的真实意思,保持语句的通顺流畅,同时要注意文体和表达,特别对于一些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情,还是需要译员保持时刻积累和学习。
翻译在当代也有非常重要的任务,我们需要承担起向世界介绍中国的重任,很多西方人对中国的崛起感到害怕,其实就是不了我们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。我们需要做好翻译的接班人,自觉向外国展示我们的民族文化,自觉展现我们的民族精神。